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中医对阴囊湿疹的认识

6月22日

None

阴囊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阴囊部的湿疹,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等多种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伴瘙痒。中医学将其称为“肾囊风”、“绣球风”。
阴囊湿疹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内伤两端。外感为时邪所袭;内伤多由饮食、情志、劳欲所致。
1.感受外邪主要与风、湿、热三邪有关。因于风者,多由风热外袭 或湿热内蕴,复受风邪,内外合邪而成。因于湿者,则由气候、居处潮湿、阴冷或涉水、淋雨,或阴部不洁,汗液浸渍,湿浊之邪侵袭人体而发病。因于热邪,多因炎夏之季,暑热阳邪夹风袭之。
2.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脾失运化,湿浊内生。如过食茶、酒而致生茶湿、酒湿;多食鱼腥海味,则生湿热;多食生冷瓜果或过服苦寒药物,损伤脾阳而内生水湿。而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又易招致外邪袭侵。若过食辛香炙爆之品,易致津伤血燥,生热生风,与湿浊合邪,蕴郁肌肤则发病。
3.情志内伤情志致病,主要是伤及内脏尤其是心、肝、脾三脏,致其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气机不畅。机体抗病力降低而成为发病的主要因素。如郁怒伤肝、思虑劳神过度,损伤心脾等。而情志过极又可化火,而伤津耗血或导致湿郁为病。
4.房室劳损早婚、房事过度,导致肾精耗伤,肾虚则五脏六腑俱不足,易为外邪所乘而发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湿热之邪或湿热内生,循肝经下注;或阴虚之体,复感外邪;或肾虚风乘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之邪为主,常夹风邪。风为阳邪,易袭皮毛腠理;湿为阴邪,其性粘滞弥漫,重浊而趋下。湿热之邪循肝经下注,蕴蓄阴囊皮肤,而见患部水疮、糜烂、滋流黄水,风湿均易夹热,蕴结经遂,气血不利,营气不从,可致皮肤潮红、灼热、肿胀。作痒、作痛,乃“热微作痒,热甚则痛”之故。亚急性者,多由脾虚不运,湿邪留恋不除,致病程缠绵,迁延不愈,易转为慢性。慢性期,因于血虚风燥,湿热蕴结。病情反复发作、日久不愈,阴血耗伤,生风生燥,或由湿热蕴结,气血失和,或因剧烈瘙痒而致夜眠不安,胃纳不振,生化之源不足,肌肤失养,而见皮肤干燥、粗糙、肥厚、脱屑等。本病病机,总由禀赋不耐,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脏腑失和,气血瘀滞,经络阻塞,营气不从等病理变化,风、湿、热邪客于下焦,侵及阴囊肌肤而成。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