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警惕成为慢性抱怨者 | 长期抱怨对身心有什么伤害?

8月30日

生活中的抱怨无处不在,平均每人每天会有很多次的抱怨,我们没必要把这些抱怨全都斩草除根,我们要区分出哪些抱怨是良性的、有益于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哪些只是毫无意义的絮絮叨叨,减少无意义的抱怨。

1、我,一个慢性抱怨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那个爱抱怨个不停的人。

有一段时间,每晚我会嘟囔着,说自己的工作如何如何没有价值。于此同时,我还会不停地加班,时刻关注着手机群内的动态。加班过后,继续抱怨自己讨厌这个工作,但却始终停不下来想要继续工作的瘙痒,同样停不下来的,还有对工作的不满。

尽管每天都会质疑自己继续工作下去的意义,第二天早上,我又若无其事地搭上了上班的车。晚上回家,继续对那位怀有巨大信任的人吐露心中的怨气,偶尔崩溃时也会抽泣起来,这种情况断断续续,持续了有一年。

晚上下班回来,抱怨同事犯下的种种愚蠢的错误。周末起不了床,抱怨自己十多年来毫无长进的时间规划能力。男朋友打王者荣耀,抱怨在他眼里我还没有一场排位赛重要。

我置身于那个充满负能量的乌云当中,自己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毫不自知。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感觉生活中什么都不够好,抱怨时常如决堤的水倾泻而出。

后来我才知道,心理学家的研究曾经指出,当抱怨变成了一种习惯,它将改变人的大脑结构,使这种负性思维习惯根深蒂固。而我显然已经变成了一个慢性抱怨者(chronic complainer),一直把生活聚焦在问题之上,不去思考破解之道。

2、长期抱怨对健康与智力有什么危害?

长期抱怨对亲密关系的危害巨大。

Kelly教授1979年的论文表明,抱怨是影响亲密关系的第三大杀手。慢性抱怨者很可能会在不断地抱怨中失去伴侣的信任和耐心。

相关研究还发现,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抱怨带来的焦虑或压力之下,他大脑中的海马区中的神经将会受损,而这块区域正是负责问题解决和认知功能的。因此,人抱怨多了,记忆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都会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抱怨还会释放一种叫做皮质醇的压力荷尔蒙,这种荷尔蒙有可能抬高血糖指数,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更可怕的是,对大脑的损害同样作用于接受抱怨的人身上,斯坦福学校的Sapolsky教授做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听完30分钟的抱怨后,不管这种抱怨来自真人还是电视,他们的大脑都会受到物理损伤。

不过令人痛心的是,即便知道抱怨能够给人的健康、大脑功能以及亲密关系带来如此巨大的危害,一个慢性抱怨者可能也很难做到停止抱怨。

3 、慢性抱怨的本质是什么?

与一个慢性抱怨者的对话模式是这样的。

首先,你说出了一个问题。

然后,对方建议你该如何如何解决。

这时你会说:“是的,但是……所以我不可能这么解决它。”

这些但是的理由可能包括很多:

“我没有时间只能做到这样了;她就是那样的人没办法改变的;我试过很多次了真的没用了;你怎么总是为对方说话啊不考虑我的立场……”

心理学家 Eric Berne 把它叫做“是的,但是”情景,“慢性抱怨者”就经常在生活中制造这种情景。

如果你是慢性抱怨者,你通常会忽视对方给出的建议,不管别人怎么给建议,你都是不听的。你会向好心的建议提供者解释为什么这件事情不可能做到,顺势抱怨一下他们为什么不懂你的处境艰难。

你会日复一日地抱怨相同的问题,也许跟一个人抱怨完之后,再换下一个人抱怨。

因为你之所以抱怨,根本就不想让问题得到解决。

你不是想得到什么解决建议,而是想获得自我确认,确认自己的确遭遇不公,确认自己无法改变这一切,确定你在所有发生的事情当中,是没有错的那一个。

你拒绝帮助。因为如果听取了其他人的建议,你就可能失去这样一种“受害者”的身份认同,从而丧失了人们的同情和关注。

比起承担改变带来的风险和不适,抱怨着享受善意的洗礼,的确简单多了啊。

面对(像我)这样的慢性抱怨者,心理咨询师 Guy Winch 提出了两个小建议,在这里分享给接收抱怨的你们(辛苦了):

(1)千万不要说“事情没有那么糟糕”

“什么,你说我反应过度?我有半分之两百的理由这么说。” 我还会免费附赠10个无法辩驳的抱怨给你。你只有告诉我,的确,王八蛋,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我才有可能心满意足。

(2)走心啊老铁

真诚地表达同情,一定要真诚,如果我从你眼光中看到了真诚的理解和同情,就够了,除此之外,什么都不需要。

4 、如何让抱怨的利益最大化?

一项大学研究指出,75%的抱怨是非工具型的。换句话说,人们并不想通过抱怨解决什么问题,而是自然而然地让抱怨发生而已。

作为一个理性之人,我想知道这种行为到底有没有实际意义,于是我找到了心理学家早在1996年就建立的抱怨模型,它解释了人们抱怨时可能经历的一个决策过程。

研究者发现,抱怨者做的第一步是把注意力放在自我身上;其次,他发现了自我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因此感受到了不满。这个时候,他会开始一个重要的决策过程,即对抱怨功效的评估。如果他认为抱怨能够带来高收益的话,他就会开始抱怨,反之,他们则不会抱怨。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那些自我专注型的人的抱怨阈值会低于常人,因为他们的大脑更容易启动抱怨这一程序,专注,然后才是发现差异和不满。神经质的人也更容易抱怨,因为他们更倾向于专注于自身的错误和不足,所以可能会更频繁地对自己产生不满。

令人惊讶的是,社交焦虑的人会在公共场合减少抱怨,因为他们认为这将有损他们的社交形象。然而,这种压抑不满的行为却有可能引发他们事后与熟人之间的抱怨。

有人可能会问,当人们需要决策抱怨的收益时,他们在考虑的是什么?

抱怨到底能为人带来什么好处呢?

抱怨的确能够为你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好处,我把其中最重要的好处包括以下三种。

(1)精神发泄

这里用弗洛伊德的一句话解释: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有时候,如果内心的情绪没有被及时表达出来,人们有可能会压抑这一情绪,反复沉浸在这一情绪中,从而导致更大的破坏,抱怨,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成为情绪的一种宣泄方式。

(2)自我表现

人们会通过抱怨来对自己进行印象管理。

三个同事一起吃饭的时候,如果其中两个在抱怨老板,你不加入其中,会显得非常不合群。

还有,如果你身处一个二流餐厅,抱怨一个菜的材料用得不对能够极大地显示自己的逼格。

第三种印象管理的情形是在自己尝到了甜头的时候。你很可能会对没能幸运吃上海鲜大餐的朋友抱怨说“☀了犬了,今天的小龙虾聚餐太没意思了,一下子就抢没了。”以此来避免对方与你产生隔阂。

(3)当抱怨有助于解决问题时,抱怨是有益的

当抱怨直指当事人,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时,人们会倾向于把抱怨大声出来。

例如你在工作的时候发现同事做的内容不够靠谱,而如果同事正好是开放性较强的人,面对面的抱怨和建议则能够促进事情像好的方向发展。

研究发现,人一天的平均抱怨次数多大15 - 30次,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根本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抱怨。

很多人在抱怨的时候太过无意识,以至于忘了去判断,自己抱怨所获得的收益是否会大于抱怨带来的危害。

是的,抱怨不论是对内在的抒发,对社交的管理,还是在对问题的解决都可能拥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抱怨之前,愿你能够平衡抱怨带来的危害和益处,避免无意识地伤人,也伤己。

5、如何停止循环有毒的抱怨?

作为一名深受抱怨之害的晚期患者,怎么做才能避免同样的抱怨不停地危害我们的生活?

(1)制作清单

察觉自己的抱怨,做一个抱怨清单。

你一天要抱怨多少次?

这种抱怨是为了发泄一时的情绪,还是混杂着受伤、愤怒、恐惧和对别人认可的需要?

如果是的话,能否在根本上去思考这个问题?

(2)评估

现在你知道了抱怨的目的,是时候开始评估了。

这次抱怨能够有效地解决你的问题吗?

而它又会给你自己的大脑,身体,以及被抱怨的人造成怎样的伤害?

付出和得到的比例是否能让你满意?

(3)改变?

除了抱怨,问问你自己,为什么你现在是在抱怨,而不是在改变?

你是缺乏支持?勇气?经济条件还是技能储备?

现在有没有更值得的做法?

你愿意去直面你抱怨的对象,去尝试一下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吗?

6、21天反抱怨行动

2006年,美国心灵导师威尔·鲍温开启了一场风靡全球的“反抱怨行动”,参加行动的人,通过转换左右手上的紫色手环,来增加自己对抱怨的觉察。

直至现在,全球至少180个国家的1100万名抱怨者都戴上了这个手环。只要他们能坚持21天不抱怨,这个行动就成功了。

你现在就可以加入我,成为一名反对“无意识抱怨”的勇者。

基于现实,我会对这个行动做两个小改动。

不一定要紫色的手环,只要是黑色的信物即可,一块手表、智能手环、一枚戒指、一只橡皮筋都可以。

当你经过理性评估,做出建设性的有用抱怨时,不需要转换它的位置,只有当你做出一个未经思考或者危害大于收益的抱怨行为时,你才需要转换信物在左右手的位置。

那么,现在就开始。在自己的左手上戴一只信物,每当你“没有评估地”开始无意识抱怨的时候,你就把信物换到右手上,当你再次抱怨的时候,再从右手换到左手上,而你的坚持天数,也在转换那一刹那清零。

如果你能连续21天不更换这个信物,你就在这场行动中胜出了。

我相信,我们能够从改变意识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

最后想把 Eckhart Tolle 对抱怨的理解分享给你:

抱怨的本质是对当下的不接纳。

所有的抱怨都蕴含一种负能量。

当你抱怨的时候,你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受害者。

改变现状吧。

如果有必要的话,说出你的不满,

要么离开这个地方,要么,去尝试着接纳这一切。

图片来源:123rf图库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