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如何维持好“肠”态,远离肠癌?

6月1日

要想远离肠癌,应谨记管住嘴,迈开腿,该筛查的不偷懒,该重视的不马虎,该去除的不留情。

作者:李万祯

开篇前先弄明白,什么是肠道?

肠道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人体肠道长约7-8米,包括为小肠、大肠、直肠。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容易出现肠道的健康危机,而其中最令人“闻风丧胆”的莫过于癌变。

肠癌要防,更要知

肠癌中,大肠癌(结直肠癌)占绝大多数,小肠癌较罕见。

大肠癌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已“跻身”至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且极具“中国特色”:

• 发病年龄比国外提前10-15年,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30岁以下的病例仍占10%-20%;

• 恶性程度高,一发现多为中晚期,且发生部位较低,直肠癌占70%;

• 病理以腺癌为主,占90%以上。

结直肠癌4大诱因,你触“雷”了吗?

1. 饮食因素

① 高脂饮食、摄入过多动物蛋白,特别是红肉过多;

② 低纤维质饮食,有研究表明每天平均粪重与大肠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排粪量随饮食纤维质的增加而增加;

③ 蔬菜与水果过少,有研究表明蔬菜及谷物消耗量高的可使患肠癌危险度下降30%。

④ 硒、锌、钙、铁及氟化物等微量元素缺乏。

2. 遗传因素

大肠癌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如果近亲中有1人患大肠癌者,其本身患此癌的危险度约为2倍(相比无此家族的),更多亲属有此癌则危险度更大。

3. 肠道疾病因素

① 肠道慢性炎症、息肉、腺瘤:

• 3%~5%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癌;

• 15%~40%结肠癌起源于结肠多发性息肉;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25岁时腺瘤恶变率为9.4%,30岁时为50%,50岁以前几乎100%恶变,中位恶变年龄为36岁;

• 腺瘤也会癌变,腺瘤>3cm,癌变率超过40%。

② 克罗恩病:癌变约有 10%,比普通人群高 4~20 倍,呈多发性,预后较差。

③ 其他疾病治疗的影响:

• 盆腔局部放射治疗,癌变危险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 接受胆囊切除术者有易患大肠癌倾向,大约比普通人群多1.5倍.

4. 生活方式

① 缺乏体力活动、久坐的职业人员与从事高强度体力工作者的大肠癌发病率有显著差别,体育活动有利于降低大肠癌发病率。

② 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BMI)超过29的人群与BMI小于21的人群相比较,大肠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近一半,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维持瘦长体形有助于降低大肠癌的发生。 

大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根据不同分期、病情可选择化疗、放疗、靶向药等综合治疗方式。若早期发现,多数可通过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90%,晚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因此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筛查的广泛开展,全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上世纪80年代下降了30%左右。而目前,我国的癌症筛查工作任重而道远。

远离结直肠癌,你需要这4个筛查“武器”

武器1:高危问卷调查

可以帮助明确肠癌的高危人群,有以下任意一条者视为高风险人群:

① 大便潜血阳性;

②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③ 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④ 本人有癌症史;

⑤ 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⑥ 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

武器二: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最方便的直肠癌筛查方法。我国结直肠癌中有70%是直肠癌,而直肠癌中的75%以上是可以通过直肠指检触摸到的。

武器三:粪便潜血检测

粪便潜血检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大肠肿瘤初步筛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特点,是目前唯一得到循证医学证实能有效降低大肠癌死亡率的筛查手段。推荐采用连续3次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提高结果可靠性。

武器四:肠镜

肠镜主要包括结肠镜、乙状结肠镜和肛门镜,可以对整个结肠进行完整的观察,能够进行活检以及切除发现的息肉,是目前最重要、最有效的筛查方法,肠镜+病理活检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当然,“问”、“摸”、“验”、“看”,四大“武器”各有优劣,应相互补充,由低级到高级。

• 问卷调查是初步了筛出高危人群;

• 直肠指检也仅是对低位直肠癌有初步排他性筛查,对结肠癌是无能为力的;

• 粪便潜血检测是初步筛查出血的肠癌,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对于不出血的或已暂停出血的肿瘤不可避免地出现漏诊;

• 肠镜的筛查效能是最好的,但是有创的、费用高,也与操作者经验有关。

此外,还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粪便脱落细胞及其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检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CT 仿真肠镜、胶囊内镜等筛查方法。

目前的推荐为基于高危因素的问卷调查、直肠指检、粪便潜血试验、血清肿瘤标记物之一或联合使用:初筛确立的高危人群需进一步接受肠镜筛查,如肠镜发现息肉要及时切除,以后每年复查肠镜直至正常;肠镜复筛阴性,肠镜每3至5年复查1次。一般健康人群每年常规进行1次粪便潜血试验检查,每5-10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国外指南建议,年龄于50~75岁的一般人群进行肠癌筛查,但由于中国的患癌年龄较国外提前10多年,因此有国内的专家建议中国的一般人群可以从40岁开始第一次肠癌筛查。

早期发现结直肠癌,你还可以这样做

早期结直肠癌缺乏特征性症状,再加上人们不够重视,导致临床上大多数患者都是中晚期,因而治愈率不高。要早期发现大肠癌,就必须重视以下症状和癌前病变。

1. 大便带血:往往是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根据不同位置肿瘤,颜色可有暗红或鲜红的,脓血便,别都误认为是痔疮、痢疾等。

2. 排便习惯改变:便频、腹泻或便秘、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等,是另一早期症状。

3. 便状变形:正常大全是条是圆柱形,如果肠空内有肿瘤突出,压迫粪便,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形可呈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还附着血痕。

4. 癌前病变: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较为明确,主要有腺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如能在早期去除这些病变,有望大大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小肠癌

虽然小肠的长度和黏膜表面积占整个胃肠道比例最大,且位于恶性肿瘤高发器官胃与结肠之间,但是小肠肿瘤发生率仅占整个胃肠肿瘤5%,而恶性肿瘤仅占2%-3%,十二指肠癌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空肠、回肠,病理以腺癌和类癌最多,高发于50至70岁。

由于小肠癌的发病率很低,病程隐匿、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再加上早期诊断方法缺乏,常常被误诊,确诊时多数已发展到晩期,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决不能忽视小肠癌。

要维持新“肠”态,就得把先肠癌赶走。

作为名副其实的“富癌”,肠癌可以说是最能“防”和最好“治”的肿瘤,就如“上工治未病”之意,要把肿瘤防治思想“前移”,克服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

总之,要想远离肠癌,应谨记管住嘴,迈开腿,该筛查的不偷懒,该重视的不马虎,该去除的不留情。 

参考文献:

1.万德森.我国结直肠癌的流行趋势及对策.中华肿瘤杂志,2011,33 (7):481-483.

2.胡水清,张玫.大肠癌筛查研究进展.中国肿瘤 , 2012 , 21 (5) :363-367.

3.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系旱癌内镜诊断与治疗协.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11月·重庆).中华内科杂志 , 2015 , 54 (4) :375-389.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肿瘤协作组.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2016年,上海).胃肠病学,2016,21(11):668-686.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